去年9月以來,ICO、虛擬貨幣在中國經歷了一輪的最強監管,目前國內ICO及虛擬貨幣交易所的清理整治已基本完成,取得了明顯效果。然而,去年底以來,一些境內人士轉向境外網站平臺參與ICO和虛擬貨幣交易,相關行為又有了死灰復燃跡象。在此情況下,據悉,近期針對虛擬貨幣的監管仍在持續加碼。《金融時報》記者獨家獲悉,針對境內外ICO和虛擬貨幣交易,將采取一些列監管措施,包括取締相關商業存在,取締、處置境內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網站等。 前期清理整治工作取得較為顯著成果 2017年9月4日,中國人民銀行等七部委發布《關于防范代幣發行融資風險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緊急叫停ICO活動。同時采取措施要求虛擬貨幣交易所于2017年9月30日前徹底關停其在中國的所有交易活動。 《公告》要求,任何所謂的代幣融資交易平臺不得從事法定貨幣與代幣、“虛擬貨幣”相互之間的兌換業務,不得買賣或作為中央對手方買賣代幣或“虛擬貨幣”,不得為代幣或“虛擬貨幣”提供定價、信息中介等服務。對于存在違法違規問題的代幣融資交易平臺,金融管理部門將提請電信主管部門依法關閉其網站平臺及移動APP,提請網信部門對移動APP在應用商店做下架處置,并提請工商管理部門依法吊銷其營業執照。 據悉,此前各地搜排出的虛擬貨幣交易所和ICO平臺已基本實現無風險退出,清理整治效果明顯,有效防控了潛在的金融和社會風險。清理整治后,以人民幣計價的虛擬貨幣交易量從一度占全球交易量的90%以上,下降到不足1%,風險程度極大降低。 部分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網站有死灰復燃跡象 然而,ICO、虛擬貨幣的交易并沒有由此從中國徹底撤離。據悉,境內虛擬貨幣交易所關閉后,很多境內人士轉向境外平臺網站繼續參與虛擬貨幣交易。一些交易平臺甚至通過所謂“場外交易”的方式,撮合個人用戶之間的點對點交易。目前,日本、香港等都是比較常見的交易平臺移出地。 境外交易、規避監管,虛擬貨幣交易和ICO行為有死灰復燃的趨勢。以一些境內人士參與的境外ICO為例,《公告》中指出的種種風險和問題仍然存在,包括非法發行、項目不實、欺詐乃至傳銷等,而且對于投資者來說可能更加難以追回損失。 有鑒于此,據悉,考慮到境內投資者轉向境外平臺參與交易面臨種種風險,為貫徹落實《公告》精神,防范化解金融風險,將采取一些列監管措施,包括取締相關商業存在,取締、處置境內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網站等。在此情況下,投資者需認清境外ICO與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相關風險,牢固樹立風險防范意識,不參與相關違法違規活動。 將持續加強對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的清理整頓 今年年初以來中國對虛擬貨幣監管力度不減,針對虛擬貨幣多次發文,打出“組合拳”全方位清理整頓相關行為。據悉,近期央行營業管理部發布《關于開展為非法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支付服務自查整改工作的通知》,要求轄內各法人支付機構在本單位及分支機構開展自查整改工作,嚴禁為虛擬貨幣交易提供服務,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支付通道用于虛擬貨幣交易。 去年召開的全國金融工作會議強調,金融要服務實體經濟。金融創新當然也需遵守這一要求。為貫徹落實全國金融工作會議精神,據悉,此前曾發文要求各地整治辦規范、整頓比特幣礦場,引導相關企業有序退出。 此外,1月26日,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發布的風險提示同樣注意到部分投資者轉向境外開展相關活動的行為,并提醒投資者“境外平臺一樣存在系統安全、市場操縱和洗錢等風險隱患。” 風險提示稱,隨著世界各國政府都注意加強對虛擬貨幣領域的監管,有的境外交易平臺可能會被所在國政府強制取締,有的境外交易平臺因存在明顯的合規風險已被限制訪問。在這種背景情況下,境內投資者轉向境外平臺參與交易將面臨一定的風險。與此同時,協會監測發現,境內有部分機構或個人還在組織開展所謂的幣幣交易和場外交易,并配之以做市商、擔保商等服務,這實質還是屬于虛擬貨幣交易場所,與現行政策規定明顯不符。風險提示提醒投資者,上述行為均面臨政策風險,投資者應主動強化風險意識,保持理性,遠離各類非法金融活動。 據悉,下一步將繼續對虛擬貨幣相關行為保持嚴密關注,采取包括取締相關商業存在,取締、處置境內外虛擬貨幣交易平臺網站等在內的一系列監管措施,以防范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以后只要發現一家就要關閉一家;同時,未來視事態發展情況,也不排除出臺更進一步監管措施的可能。
相關資料:
1,黃金T+D 和 紙黃金 交易的比較
2,黃金T+D 與 黃金期貨 交易的比較
3,黃金“T+D”規定
4,黃金T+D介紹
5,黃金T+D在線預約開戶
6,黃金T+D在線問答
本站微信公眾號:
長按圖片, 識別二維碼關注我們

紙金網微信號: wxzhijinwang
|